最近看到三季度公募基金分红数据,我差点把嘴里的咖啡喷出来。555亿!权益类基金分红同比翻倍!这他妈是什么概念?表面上看是市场回暖,但作为一个在量化交易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鸟,我太清楚这些数字背后的猫腻了。
一、分红狂欢背后的真相公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,三季度全市场公募基金分红总额达555.25亿元,权益类基金(股票型+混合型)分红总额为116.36亿元,同比增幅近100%。这组数据乍看令人振奋,但细想却让人毛骨悚然。
我在复旦读金融时,教授就说过:"金融市场就是个大型木偶剧场。"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。那些分红数据、业绩报告、政策利好,不过是摆在台面上的木偶。真正操控市场的,是那些看不见的"牵线人"——机构资金的交易行为。
二、涨跌都是障眼法决定股价走势的从来不是涨跌本身,而是背后的交易行为。就像我用了十多年的那套量化系统揭示的真相:市场就是个大型博弈场,机构资金才是真正的玩家。
展开剩余75%很多散户整天盯着K线图看涨跌,焦虑得不行:
涨多了怕踏空 不涨了怕套牢 赚钱了怕白忙 亏钱了怕深套这种焦虑完全没必要。因为涨跌根本就是最表面的东西,就像木偶戏里晃动的木偶,真正重要的是背后牵线的手。
三、量化数据揭示的真相让我们看两个真实案例:
这两只股票都经历了调整后反弹。按照传统技术分析,可能都会被认为是买入机会。但用我的量化系统一看:
左侧股票虽然反弹架势很好,但"机构库存"数据已经消失;右侧股票反弹力度不大,但"机构库存"数据一直活跃。结果如何?
完全印证了我的判断。这就是量化数据的魅力——它不看表象,直指本质。
四、机构游戏的潜规则回到开头的基金分红数据。为什么权益类基金分红突然暴增?表面上看是市场回暖,但深层次原因有三:
产品定位需要:部分基金打着"高分红"旗号吸引散户 规模管理工具:通过分红维持最优运作规模 "落袋为安"策略:短期内获得较高收益后及时兑现这些都是机构惯用的游戏规则。他们用分红数据制造繁荣假象,吸引更多资金入场。而普通散户看到的只是表象,永远慢半拍。
五、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法我在大学时就明白一个道理:在这个市场上,要么成为规则的制定者,要么成为规则的受害者。量化交易给了我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。
通过长期跟踪机构交易行为的数据模型,我发现:
机构操作有很强的规律性 他们的交易行为会留下可追踪的痕迹 这些痕迹可以通过量化模型捕捉和分析这就是为什么我从不看K线图猜涨跌——那太low了。我只看实实在在的交易行为数据。
六、给散户的建议面对三季度这组惊人的分红数据,我想对普通投资者说:
不要被表象迷惑:分红多≠值得投资 关注底层交易行为:这才是决定股价的关键 善用量化工具:这是散户对抗机构的唯一武器 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:不要人云亦云记住,在这个市场上,数据才是王道。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指标、专家分析,多半是烟雾弹。
七、回到原点让我们再来看这组数据:
全市场公募基金分红总额555.25亿元 权益类基金分红同比增幅近100% 年内公募基金分红总额1824.75亿元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多少机构与散户的博弈?又暗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交易行为?作为普通投资者,我们需要的不是盲目跟风,而是看清本质的工具和方法。
声明本文所涉数据和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收集。如有任何内容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。特别声明: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投资标的或操作建议。市场上任何以本人名义进行的投资建议或收费服务均属诈骗行为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发布于:上海市